最近,“低空經濟”徹底火了。
有多火呢?大到國家政策、行業布局,小到電商平臺,到處都有“低空經濟”影子。
這不,前一段時間,某公司出了一款“會飛的汽車”,在平臺直播間掛出“交個朋友”的價格,1**萬元,網友們搶得火熱,從此開著飛車上班,要多颯有多颯!
2024年,毫無疑問是“低空經濟元年”!事實上,早在2021年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就發布了《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》,首次將“低空經濟”寫入國家規劃,并預測其產業規模將達到6萬億元。過去三年中,各類圍繞低空經濟的政策和法規陸續出臺,中國民航局也在這期間修訂了30余部民航法規,初步建立了通用航空的標準法規體系,并推進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的建設。
今年3月,全國兩會上,“低空經濟”首次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。緊隨其后,國家工信部、科技部、財政部和中國民用航空局在3月底聯合發布了《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(2024—2030年)》,明確提出到2030年,低空經濟將達萬億級市場規模,并制定了五大重點任務和20項具體工作部署。借著政策的東風,低空經濟在全國遍地開花,說它不是未來的主流產業,誰信?

接住這萬億產業富貴的核心,在三大塊——制造、市場和基建。
第一,制造
對中國來說,發展低空經濟的“王牌”在于產業鏈。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發展,我國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產業鏈可以說是睥睨群雄。而有意思的是,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“三電”(電池、電機、電控)技術,則與“飛行汽車”的制造有著80%—90%的相似性。剩下的20%則是傳統航空器中使用的高可靠性和昂貴零部件。
這也就是說,在不知不覺中,我們已經有了搶占低空經濟高地的資本。更有意思的是,“飛行汽車”大規模商用后,又將會像是另一輪智能手機、新能源汽車,成為技術進步的一個巨大推動力,引領甚至帶動更多的技術向前邁步。比如:靈活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仿真技術、材料科學技術、3D打印技術、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、電池、自動化生產等。
這些技術的加速與融合,必將引發新一輪的創新浪潮,催生更多潛在的增長點。很顯然,低空經濟已經成為繼房地產、互聯網、新能源汽車之后,另一個擁有長鏈條、深層次、巨大潛力的新興產業領域,機會自然也就更多。
第二,市場
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,離不開市場的需求——具體的應用場景。業內普遍認為,低空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缺乏成熟且高頻的應用場景。
現階段,低空經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旅游、物流、文旅和巡檢等領域,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。然而,真正具有高頻次和廣泛應用前景的場景,還在于貨運和客運領域——貨運是日常物流中不可或缺的環節,利用無人機替代有人駕駛,每噸公里的運輸成本可以降低60%,從而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經濟模型。同時,無人貨機能夠實現高效、安全的點對點飛行,為物流行業帶來革命性的變革。應用正趨于成熟,機會也就更多。
第三,基建與政策
基建很重要,低空經濟的發展高度依賴于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:如果一個城市在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方面有先發優勢,能為低空飛行器、無人機等新技術的使用和推廣提供更有利的環境和條件,就越能吸引企業、投資者和創新者前來參與,開發和推廣與低空經濟相關的產品和服務;反過來又會推動更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,形成一個良性循環。因此,配套的基建,也會成為下一個大蛋糕。
不過這一切都離不開政策的支持。低空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空域的嚴格管控,因為,安全問題始終是開放空域的核心。不過在大環境下,空域放開是遲早的事。目前,統一管理平臺的探索已經啟動,越來越多的試驗區也在全國范圍內設立,這無疑是利好消息。
綠天使集團是中國領先的專注于服務戰略新興領域,為快速成長的科技企業提供專業化產業升級服務的機構。以孵化基地為支點,調動、整合各方資源,為創業者打造一個環境優良的創業生態圈。綠天使集團目前已運營18個創業園區和22個產業園區,成立3支產業專項投資基金,孵化企業3000余家,已投資企業近70余家。通過在相關領域不斷深耕,綠天使集團逐步形成以孵化+投資+加速+輔導上市的特色運營模式,打造鏈條式、專業化、行業集聚的產業示范園區。促進產業新模式、新業態、新技術的升級,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,提升相關行業的產業化、科技化、國際化,助力行業整合,促進產業升級,形成生態共享的產業集群。